张清华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办公地点:西南交通大学 土木馆1505

所在单位:桥梁工程系/基建规划与校园管理处

其他联系方式:

通讯/办公地址:

办公室电话:

邮箱: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张清华,男,教授、博导,基建规划与校园管理处处长,桥梁工程系副系主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杰出人才奖获得者,西南交通大学钢结构桥梁疲劳学科方向带头人和钢桥性态感知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焊接与连接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公路学报》编委等。在钢桥疲劳性能调控和智能建造、疲劳失效机理与性能强化、疲劳损伤智能监测检测等方面取得系统性研究成果,为我国主跨超千米大跨度斜拉桥和多塔悬索桥的发展提供了直接支撑,在常泰过江通道、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苏通长江大桥、武汉青山长江大桥等60余座特大钢桥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保障了重大工程的高品质建设和服役安全。发表论文150余篇,2篇论文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出版专著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主持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钢结构协会科技技术进步特等奖各1项,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项、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和西南交通大学科研育人先进个人等。

牵头的钢桥性态感知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创新团队,秉承理论研究与重大技术难题紧密结合、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的优良传统,针对长寿命高品质钢桥新结构、性能劣化与强化调控、服役性态智能监测检测三方面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依托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常泰长江大桥等数十项重大工程科研攻关项目,在钢桥疲劳裂纹扩展理论、疲劳抗力强化技术、全寿期疲劳性能提升方法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包括:(1)建立了钢桥疲劳裂纹扩展跨尺度理论分析方法,解决了钢桥疲劳损伤的跨尺度分析和效应量化难题;(2)发展了钢桥疲劳抗力强化设计关键技术,攻克了多失效模式疲劳抗力的统一评估和构造细节疲劳性能强化难题;(3)开拓了钢桥服役性态演化智能监测检测新方向,初步构建了钢桥全寿期疲劳性能提升与动态评估体系。团队成员主持完成包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超100项,发表论文超400篇,授权发明专利35项。


科研团队的学术天空

图片11.jpg

教育经历

[1] 1994.9-1998.7
兰州交通大学 | 土木工程 | 大学本科毕业 | 本科生
[2] 2000.9-2006.5
西南交通大学 | 土木工程 | 博士研究生毕业 | 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 1998.7-2000.8
 中国中铁第四工程局  | 历任见习生,助理工程师,项目总工 
[2] 2006.8-2008.12
 西南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 讲师 
[3] 2008.12-2016.12
 西南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 副教授,博士/硕士生研究生导师,桥梁工程系系主任助理,副系主任/党支部书记 
[4] 2016.12-至今
 西南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 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桥梁工程系副系主任/党支部书记 

团队成员

团队名称:钢桥性态感知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创新团队

团队介绍:

本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钢结构与钢-混组合结构桥梁研究,一直坚持以学科发展前沿和行业重大需求为导向,在新结构新材料、施工误差和制造缺陷的结构性能效应特性、运营过程结构性能劣化机理及劣后性能强化等方面开展了创新性理论研究和高质量科研实践,初步建立了钢结构与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全寿命过程性能理论及可靠度理论及其关键技术框架。团队始终坚持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开拓创新型英才为目标,秉持“精勤笃行、锐意进取、超越自我、止于至善”的团队核心价值观,引入全新的核心综合能力培养理念,建立了“创新·卓越·英才”培养模式并创建了综合能力培育和提升平台,激励团队成员开拓创新,实现自我超越。多年的实践证明,所建立的培养模式以及综合能力培育和提升平台能够在科学研究、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为研究生提供重要支撑,成效卓著。

报考该导师研究生的方式

欢迎你报考张清华老师的研究生,报考有以下方式:

1、参加西南交通大学暑期夏令营活动,提交导师意向时,选择张清华老师,你的所有申请信息将发送给张清华老师,老师看到后将和你取得联系,点击此处参加夏令营活动

2、如果你能获得所在学校的推免生资格,欢迎通过推免方式申请张清华老师研究生,可以通过系统的推免生预报名系统提交申请,并选择意向导师为张清华老师,老师看到信息后将和你取得联系,点击此处推免生预报名

3、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报考张清华老师招收的专业和方向,进入复试后提交导师意向时选择张清华老师。

4、如果你有兴趣攻读张清华老师博士研究生,可以通过申请考核或者统一招考等方式报考该导师博士研究生。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