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也

讲师(高校)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所在单位:建筑学院

教师博客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师博客

案中学习:西特的广场规划原则(二)


        继续上一篇的内容。前面是整体性原则和中心空敞原则。整体性原则比较难,因为需要对各种三维要素进行总体把控,有点像在三维空间中进行“绘画”,最后画出的结果,从各个角度看,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同时空间体验也要比较好。

        与之相比,中心空敞原则,相对就比较好把控,这是有明确指导意义的,包括后面的4个原则,都是实操导向比较明确的原则。


        第三条,封闭性原则

        这条原则是关于广场周边界面的原则。西特的调研中发现,古人会避免在广场边界上开出过大的缺口,这样,边界的建筑界面就会保持一种连续性。这种封闭的连续性,是广场和客厅的共性,也是广场被称为“客厅”的原因之一。

        为了保证广场的封闭视野,古人总是避免在广场边缘开太大的缺口,同时把进入广场的道路入口都设置在广场角落,这样,你在广场里面的任何地方,都会发现广场界面是连续而封闭的。这样的案例包括:圣彼得罗广场、拉文纳大教堂广场和皮斯托亚大教堂广场。

图片8.jpg

        如果面向广场直接开口的道路无法避免,古人还会采取一些纪念性的拱门和拱廊等要素,以弥补界面的割裂,保证广场的封闭性效果。比如意大利维罗纳的但丁广场。

图片9.jpg


        第四条,“功能-形式”匹配原则

        这条原则讲的是,广场的形式需要与建筑的功能相互匹配,同时也要与所在地区建筑群的尺度相匹配,过大和过小都不合适。

        西特的调查发现,古代城市广场,大体上有“深远型”和“宽阔型”两种。对于体量窄而高的教堂来说,深远型的广场能产生良好效果,比如佛罗伦萨的圣克罗切广场。 但如果是相对稳重的市政厅等建筑,宽阔型的广场则更为适合,如意大利Modena的雷亚来广场。

图片10.jpg

    

图片11.jpg


        第五条,不规则原则

        这一条的意思是,古代广场的平面布局并非对称形状,而是一种不规则的形状,有一种无拘无束的美在里面。而现代人总喜欢很对称的形状,并为此煞费苦心。

        第一个案例是维罗纳的德尔伯广场(香草广场),这是一个纺锤体形状的广场,但如果不看地图,很多人并不会意识到这一点。实际使用者们更关注它的美好景致,而非平面结构。

图片12.jpg


        第二个案例是佛罗伦萨的圣玛利亚 诺韦拉广场,这是五边形的广场。但在大多数旅游者的记忆中确是四边形。因为在实际的视野中,只能同时看到三个广场立面,另外两个都在背后,如果不仔细分辨,观看者也很难觉察出来。

图片13.jpg

图片14.jpg


         第六条,群体布局原则

         这个原则说的是,古代广场通常是若干个组合在一起,或者彼此连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城市中心的公共建筑都值得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广场,而这些广场也值得拥有一个相应的大理石建筑立面。这种方式,可以将重要公共建筑的美全部展现出来。

         比如,Modena大教堂广场群,西面的莱尼亚广场是为了表现教堂的正立面,北面的托雷广场是为了承托钟塔,南面的格兰德广场则将周围的建筑环境整合在一起。这几个广场与公共建筑、城市空间相互融合,形成了富有变化的空间节奏。

图片15.jpg        


        类似的案例,还包括了佩鲁贾的教堂和市政厅广场,也是三个小广场组合在一起的。

图片16.jpg


        另外还有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尤其是圣马可广场,被西特称为“伟大力量之所在”。

图片17.jpg



2025/05/10




        


报考该导师研究生的方式

欢迎你报考袁也老师的研究生,报考有以下方式:

1、参加西南交通大学暑期夏令营活动,提交导师意向时,选择袁也老师,你的所有申请信息将发送给袁也老师,老师看到后将和你取得联系,点击此处参加夏令营活动

2、如果你能获得所在学校的推免生资格,欢迎通过推免方式申请袁也老师研究生,可以通过系统的推免生预报名系统提交申请,并选择意向导师为袁也老师,老师看到信息后将和你取得联系,点击此处推免生预报名

3、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报考袁也老师招收的专业和方向,进入复试后提交导师意向时选择袁也老师。

4、如果你有兴趣攻读袁也老师博士研究生,可以通过申请考核或者统一招考等方式报考该导师博士研究生。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