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性别:

学科:力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冶金工程. 先进制造. 航空工程. 材料工程. 冶金工程. 机械工程. 固体力学

多尺度力学,宏微观力学,梯度结构材料,界面力学,固体本构关系,应变梯度理论,晶体塑性有限元,离散位错动力学,分子动力学,高熵合金,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材料基因,极端力学,高性能材料,材料的增强与增韧

2022

当前位置: 多尺度材料力学 >> 团队新闻 >> 2022

2022-10-27 硕士毕业生杨康论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对纯铜棘轮行为的影响:宏微观实验与本构模拟”被《表面技术》接受发表

发布时间:2022-10-27  

摘要

      目的通过金属表面纳米化试验机制备出梯度结构纯铜,提升纯铜材料的疲劳寿命,并揭示其背后的机理。方法 通过系统的宏观力学性能测试、微观组织表征以及本构模拟探究了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urface Mechanical Attrition Treatment,SMAT)对T2纯铜棘轮行为的影响。结果 循环变形试验结果表明SMAT纯铜样品的循环失效圈数明显多于未处理纯铜样品的循环圈数,且SMAT纯铜样品在循环过程中的累积塑性变形明显小于未处理纯铜样品的累积塑性变形,即棘轮应变明显小于未处理纯铜样品的棘轮应变。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 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和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表征发现:经过SMAT后,材料的晶粒尺寸均呈现由处理表面到材料芯部逐渐减小的梯度分布。且SMAT时间越长,样品的总位错密度越大。此外,基于应变梯度塑性理论模型对SMAT前后纯铜的单拉及循环变形响应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累积塑性应变沿深度方向(SMAT冲击方向)呈梯度分布,最大几何必需位错密度以及最大等效应力均出现在模型的次表层。同时,当模拟的循环圈数相同时,代表SMAT样品的梯度结构模型的棘轮应变明显低于代表未处理样品的均匀模型的棘轮应变。结论 循环变形试验结果表明SMAT对于T2纯铜的棘轮应变有抑制作用,有限元模拟进一步揭示了SMAT对于棘轮应变的抑制效应以及背后的机理。


关键词

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循环变形、棘轮应变、微观表征、应变梯度塑性理论、有限元模拟


链接

http://www.surface-techj.com/bmj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221106&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