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报考该导师
- 办公地址:犀浦校区3号楼X30271;邮箱:liuhu@swjtu.edu.cn
- 移动电话:
- 邮箱:
个人简介
刘虎,男,工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2018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2年入职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2023年获聘教授(正高级职称)。
科研方面:2022年入选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2022年入选西南交通大学“雏鹰计划”,2017年获中国力学学会“王仁青年科技奖”。主持国家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项目;主持四川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50余篇,其中中科院Top论文25篇,并有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论文他引1000余次、单篇最高SCI引用1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连续两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担任Defence Technology、计算力学等杂志青年编委。
学术研究:长期致力于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力学、结构轻量化与多功能设计、AI辅助力学设计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课题组始终致力于解决重大装备领域的关键力学问题,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诚挚欢迎对航空航天、力学、机械类专业感兴趣的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等加入本团队!
教育背景
[1] 2014-20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固体力学,工学博士学位
[2] 2010--20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固体力学,工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 2023至今,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教授;
[2] 2022-2023,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副教授;
[3] 2018-2021,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
研究方向
[1]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力学
[2] 人工智能与AI辅助力学设计
[3] 结构轻量化与多功能设计
[4] 冲击动力学与结构耐撞性
[5] 疲劳与结构可靠性
荣誉奖励
[1] 2022.11 入选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
[2] 2022.01 入选西南交通大学 “雏鹰计划”;
[3] 2017.10 入选中国力学学会 “王仁青年科技奖”;
社会兼职
[1] Defence Technology(SCI,IF= 4.035)杂志青年编委;
[2] 《计算力学》杂志青年编委。
研究团队
团队名称:“材料本构关系和疲劳断裂”研究团队
团队介绍:康国政教授带领的“材料本构关系和疲劳断裂”研究团队主要从事先进材料的本构关系、疲劳与断裂力学、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工程结构服役安全和剩余寿命评估。承担了国家自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重点研发子课题与子任务、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支持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横向服务项目若干项,研究经费较为充足。目前团队拥有教授5人(康国政,阚前华,吴圣川,张 旭,于超)、副教授6人(张 娟,刘宇杰,苗鸿臣,李瀛栩,王小萌、刘虎)、助理教授5人(刘俊杰、奥妮、胡雅楠,袁伟桃、付正鸿)。团队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学术成果
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学术论文50余篇,并有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论文他引1000余次、单篇最高SCI引用100余次。
代表性论文10篇:
[1] Wenhao Liu, Hu Liu*, et al. Prediction of low-velocity impact responses for bio-inspired helicoidal laminate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2025, 195, 105144. (SCI, Q1)
[2] Lei Yue, Hu Liu*, et al. Yield surface of multi-directional gradient lattices with octet architec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2024, 182, 104140. (SCI, Q1)
[3] Hu Liu, Jingxuan Ma*. Heating process analysis for microplate subjected to moving laser pulse source. European Journal of Mechanics- A/Solids. 2023;97:104802. (SCI, Q1)
[4] Hu Liu, Ee Teng Zhang, Bing Feng Ng*. In-plane dynamic crushing of a novel honeycomb with functionally graded fractal self-similarity. Composite Structures. 2021;270:114106. (SCI, Q1)
[5] Hu Liu, Bing Feng Ng*. Dynamic response of density-graded foam subjected to soft impact. Composite Structures. 2022; 284: 115145. (SCI, Q1)
[6] Hu Liu, Ee Teng Zhang, Guangjian Wang, Bing Feng Ng*. In-plane crushing behavior and energy absorption of a novel graded honeycomb from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2022;221: 107202. (SCI, Q1)
[7] Hu Liu*, Qiao Zhang. Nonlinear dynamics of two-directional functionally graded microbeam with geometrical imperfection using unified shear deformable beam theory.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2021;98:783-800. (SCI, Q1)
[8] Hu Liu, Shirun Ding, Bing Feng Ng*. Impact response and energy absorption of functionally graded foam under temperature gradient environment.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2019;172:516-532. (SCI, Q1)
[9] Hu Liu, Zhiqiang Zhang, Hua Liu*, Jialing Yang, Hong Lin.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n impact resistance and energy absorption of foams with nonlinearly varying density.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2017;116:76-88. (SCI, Q1)
[10] Hu Liu, Hua Liu*, Jialing Yang. Vibration of FG magneto-electro-viscoelastic porous nanobeams on visco-Pasternak foundation.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2018; 155:244-56. (SCI, Q1)
代表性专利5项:
[1] 一种具有双向功能梯度拓扑结构的超材料及其等效刚度评价方法. 中国, ZL 2022 1 1630904.3.
[2] 一种三维超结构耦合填充的抗冲击圆管结构设计方法. 中国, ZL 2023 1 1724543.3.
[3] 一种方便拆装和维护的抗冲击吸能夹心梁结构. 中国,ZL2022 2 2794817.3.
[4] 三向梯度超材料的塑性屈服曲面评估方法. 中国,ZL 2024 1 1184840.8.
[5] 一种运用于飞机道面拦阻的双曲波纹夹心防护结构. 中国,ZL2017 1 0703383.2.
教育经历
暂无内容
研究方向
暂无内容
招生信息
学院 | 专业 | 研究方向 | 年份 |
---|---|---|---|
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 | 固体力学 | 2023 |
说明:硕士招生专业是由导师本人填写的,可能有部分老师没有设置,但不代表不招收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