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生导师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师英文名称:Bo ZHANG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办公地点: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西部园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性别:男
毕业院校:华中科技大学
学科: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固体力学
所在单位: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
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邮编 :
通讯/办公地址 :
邮箱 :
报考该导师研究生的方式
欢迎你报考张波老师的研究生,报考有以下方式:
1、参加西南交通大学暑期夏令营活动,提交导师意向时,选择张波老师,你的所有申请信息将发送给张波老师,老师看到后将和你取得联系,点击此处参加夏令营活动
2、如果你能获得所在学校的推免生资格,欢迎通过推免方式申请张波老师研究生,可以通过系统的推免生预报名系统提交申请,并选择意向导师为张波老师,老师看到信息后将和你取得联系,点击此处推免生预报名
3、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报考张波老师招收的专业和方向,进入复试后提交导师意向时选择张波老师。
4、如果你有兴趣攻读张波老师博士研究生,可以通过申请考核或者统一招考等方式报考该导师博士研究生。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张波,湖北省十堰市人,博士,现为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微纳尺度结构振动、屈曲和波传播,微纳尺度旋转运动梁板结构刚柔耦合动力学,微纳尺度计算力学理论,以及偶应力/应变梯度理论多尺度建模等。自 2011 年起持续深耕微纳结构跨尺度力学领域,聚焦偶应力/应变梯度理论框架下的理论建模与数值算法创新,同步参与开展微米量级金属丝扭转/悬臂梁弯曲的尺度效应实验研究,累计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 通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非局部应变梯度-速度梯度理论及其在纳米结构振动与屈曲问题中的应用》 (编号:11602204,2017/01-2019/12)以及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层微纳板系统的振动、屈曲与波传播特性研究》 (编号:2023NSFSC0042,2023/01-2024/12),构建了具有显著创新性的微纳结构力学建模与分析体系。前期研究形成的系列成果主要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Acta Materialia、Philosophical Magaz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Composite Structures、Computers & Structures、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Thin-Walled Structures、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Mechanics-A/Solids、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English Edition)、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Dynamics、 Mechan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Acta Mechanica Sinica、 Acta Mechanic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力学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固体力学学报、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计算力学学报、应用力学学报及动力学与控制学报等,总被引2500余次。相关成果参见Google学术链接https://xs.gupiaoq.com/citations?user=90Cy0f8AAAAJ&hl=zh-CN.
团队成员Research Group
团队名称:微纳尺度结构振动、屈曲及波传播
团队介绍:随着现代微制造和微集成技术的发展,微机电系统(MEMS)在生物医疗、航空航天、车辆系统、工程机械以及家电等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微机电系统中含有各种微梁和微板等弹性结构,这些微弹性结构的力学性能存在着尺度效应。尺度效应是微机电系统设计所需攻克的关键问题。目前,经典弹性理论不能度量尺度效应, 而其他非经典弹性理论解读尺度效应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因此研究微弹性结构力学性能的尺度效应并揭示尺度效应的原因对微机电系统的设计、制造以及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MEMS 的基本组成结构是微梁、微板、微管、微薄膜等微结构,其中微梁和微板是 MEMS 中最常用的微结构。这些微结构的力学性能存在着尺度效应,那么在MEMS 设计和制造时就需要考虑到尺度效应的影响。经典弹性理论不能解读这些微弹性结构力学性能的尺度效应。因此, 重新审视弹性结构的变形和研究弹性结构尺度效应机理以及弹性结构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建立其微观和宏观尺度下的力学性能的统一理论模型是微机电系统研发所必不可少的内容。目前,针对弹性变形尺度效应的研究仍还是以理论研究为主,研究内容包含本构模型、数值计算方法以及梁和板等模型的应用分析等。虽然,一些非经典弹性理论也能用于板或者梁尺度效应的分析计算。不过,有关尺度效应现象的本质还有待揭示。另外,由于涉及跨尺度研究思想的差异较大,有关弹性变形尺度效应的研究结果的争议性也是非常大。因此,学术界仍然没有一种能解读尺度效应并能得到大家认同的弹性理论。那么,研究微梁和微板等弹性结构的尺度效应并揭示尺度效应机理对 MEMS 的研发和与之紧密的 MEMS 行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制造 2025”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既关系到 MEMS 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评定,也关系到 MEMS 的设计与制造。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微纳尺度结构,研究其力学行为尤为重要。由于实验测量和精准计算在小尺度下进行较为困难,近年来连续介质力学建模的方法被广泛采用。 研究表明,微纳尺度结构的力学行为表现出较强的尺度效应。微纳尺度下尺度效比较典型的几种表现形式为:非局部效应、应变梯度效应以及表面效应。本团队采用连续介质力学建模的方法,研究微纳尺度下这几种典型的尺度效应对小尺度的梁、板、壳等微纳机电系统基本组成单元力学行为的影响,分析基于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微纳尺度弹性超材料的动力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