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出生日期:1992-01-01
入职时间:2020-07-10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办公地点: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031
性别:男
在职信息:在岗
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 交通运输. 土木工程
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邮编 :
通讯/办公地址 :
邮箱 :
报考该导师研究生的方式
欢迎你报考颜川奇老师的研究生,报考有以下方式:
1、参加西南交通大学暑期夏令营活动,提交导师意向时,选择颜川奇老师,你的所有申请信息将发送给颜川奇老师,老师看到后将和你取得联系,点击此处参加夏令营活动
2、如果你能获得所在学校的推免生资格,欢迎通过推免方式申请颜川奇老师研究生,可以通过系统的推免生预报名系统提交申请,并选择意向导师为颜川奇老师,老师看到信息后将和你取得联系,点击此处推免生预报名
3、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报考颜川奇老师招收的专业和方向,进入复试后提交导师意向时选择颜川奇老师。
4、如果你有兴趣攻读颜川奇老师博士研究生,可以通过申请考核或者统一招考等方式报考该导师博士研究生。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颜川奇,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学院道路与铁道系副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本科(导师 杨军),同济大学博士(导师 黄卫东),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导师 Hussain Bahia),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导师 冷真),西南交大博士后(导师 王平)。现于西南交通大学从事交通运输工程(双一流、A+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从事道路材料高通量测试与研发。入选全国博士后管委会香江学者计划、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四川省级青年人才计划、西南交通大学青苗计划,获首届西南交通大学青年五四奖章。
科研方面,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EI收录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国家专利16项,参编规范2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香江学者博士后项目、成都市科技局创新研发项目,中央高校项目等纵横向课题十余项。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上海市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贵州省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工程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四川省公路青年科技奖等奖项。
教学方面:获西南交通大学青教赛一等奖(路基路面工程)、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学院教学新星等奖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教改论文2篇,参与省级教改项目5项、校级教改项目6项。
担任《Journal of Road Engineering》、《长安大学学报》、《公路交通科技》、《市政技术》、国际道路与机场工程前沿论坛(IFRAE)等期刊/会议青年编委。获《材料导报》《市政技术》等多个期刊的优秀审稿人称号。担任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骨干成员、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研顾问、美国改性沥青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四川省宜宾市交通局局长助理(挂职)。
欢迎有兴趣的同学推免或报考,导师可以为同学提供以下支持:
①充足的补助支持,包括助研津贴+项目补助+奖学金等,目前组内同学均有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特等奖学金和一些专项奖学金;
②因材施教,导师愿意也尽力提供手把手的科研与技能素养培训,指导多名同学获四川省优秀毕业生、西南交大优秀毕业生、西南交大优秀研究生干部等称号;
③导师与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保持长期合作联系,优秀同学可以推荐交流读博。
近三年指导的研究生情况简介和招生信息见【学生信息】栏目。
团队成员Research Group
团队名称:道路与铁道工程系、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团队介绍:“道路与铁道工程”是西南交通大学独具特色的传统优势学科,是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下的二级学科,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A+)已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7月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批复成立,依托西南交通大学在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上的优势而建设。现实验室主任为邱延峻教授。 实验室重点结合四川省复杂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环境,致力于开展道路工程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直接服务于四川省经济建设的关键工程技术课题相关研究。实验室主要从事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新型(功能、耐久、环保)路面材料研发与应用及道路建养智能化应用研究三大研究领域。 实验室拥有一批先进的路面材料与路面状况测试设备,科研仪器设备,试验能力和研发能力位居西南地区前列。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及四川省科技厅和企业合作等大批科研课题。目前实验室已成为西南地区道路工程领域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培养凝聚高层次科研人才、开展国内外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为四川乃至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