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星维 副教授
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社会治理、人工智能与意识形态
点击次数:
研究领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涉及智能时代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针对青年网民的教育引导策略。包括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相关性思维、整体性思维、量化性思维等思维方式创造性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研究,以网络社群和网络亚文化为研究对象,将传统的社会调查方法与大数据调查方法结合,落脚到网络社会关于“认同”的真问题上。
本研究领域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人工智能与意识形态结合的学理研究、智能社会的认同问题研究、运用人工智能引导建构意识形态认同的研究。
1. 人工智能与意识形态结合的学理研究。一是“意识形态-输入-算法”的架构研究。研究如何将意识形态注入算法,使算法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二是主流意识形态输入算法的机制。研究人如何通过算法使人工智能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以及人工智能如何引导人们的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选择。三是精准推送下算法对意识形态的控制。研究技术座架下的意识形态信息汇聚原理,及其和网民的意识形态立场、偏好、诉求的结合。
2. 智能社会的认同问题研究。一是智能社会的认同新形态研究。研究智能技术影响下,人的自我认同、社会认同、族群认同、国家认同等认同类型的新形态和新表现。二是新兴网络社群的认同机制研究。包括“饭圈”、“二次元”等青年亚文化社群的认同生成、发展、传播问题的研究。
3. 运用人工智能引导建构意识形态认同的研究。一是人工智能实验设计。研究如何利用智能算法将网络中“人”的认同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并进一步类型化、分殊化,从而准确定位信息受众的认同立场。二是围绕认同开展的智能社会话语权争夺研究。包括如何围绕不同类型认同搭建共识框架问题。三是精准生产与推送意识形态信息建构认同的研究。研究智能化信息生产重构意识形态的生成模式,如何按照受众的习惯进行精确化、定制化的信息生产,提升意识形态文本内容的靶向性。